考古旅游魅力四射

2021-12-03 14:05:19

  考古旅游魅力四射

仰韶庙底沟遗址出土的陶器。新华社记者李 安摄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事业得到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要开展创新服务,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积极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平台,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近年来,三星堆、仰韶、良渚等考古遗址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引发考古旅游的热潮,文化内涵丰厚的考古旅游发展势头强劲。考古遗址和国宝文物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人们通过考古旅游的方式,触摸中华历史,赓续中华文明。

  考古旅游热起来

  5300年前,中华文明的一缕曙光从长江下游一片水乡泽国中缓缓升起。近日央视开播的考古空间探秘类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第一期带观众探究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的前世今生,引发了人们对考古的兴趣。

  刚到杭州工作不久的河北姑娘梦欣,看完这期节目,决定周末去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看一看,她说:“原来在那么久远的时代,中国人就拥有了高度的文明和智慧,我要到现场去感受一下历史带来的震撼。”

  独具文化魅力的考古旅游日渐兴旺。来自马蜂窝旅游的统计:今年,考古遗址公园成为深受年轻游客喜爱的旅游“新国潮”,热度较去年显著提升。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等都是年轻游客乐于探索与分享的考古旅游目的地;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也成了年轻人争相购买的旅游新文创。

  考古遗址实证了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是核心的文物资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具有科学研究、教育传播、游览休憩等功能。目前,全国有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良渚、殷墟等7处大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文物局日前印发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提出“提升大遗址展示利用水平”“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两项主要任务,“十四五”期间将新增10—1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文化体验强起来

  仰俯天地间,韶光何倏然。从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首次发掘至今,百年来一次次的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当考古携手旅游,考古遗址公园和博物馆成为人们近距离感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重要场所。

  中国旅游研究院张杨副研究员告诉记者: “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热度持续攀升的背后,是政府引导、需求演化和供给加大等多重因素的结果。相较于观光类旅游产品,想去探求风景背后的文化,深度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是游客的深层心理需求。过去,考古听上去很高深,游客担心自己看不懂。但如今,很多文博资源被转化为游客能进得去、能看得懂、能消费得起的旅游产品,并以文创、综艺等多种方式走进百姓生活,需求和供给终于同频了,自然呈现出考古旅游市场的火热。”

  在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旅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若山看来,考古旅游之所以受到公众欢迎,首先是因为考古旅游具备更强的“真实性”,它最大程度地拆掉了游客与文物之间的“墙”,使得游客能够零距离观察古文明的遗址遗迹,这种“身临其境感”是其他旅游形式难以比拟的;其次,考古旅游具备“自然旅游+文化旅游”的双重属性。考古遗址现场大多为露天或半露天形式,是一次拥抱自然的过程,增加了旅游体验的层次感与丰富度;第三,考古旅游具有天然的“神秘性”,像 “盲盒”一样不断吸引游客去探索发现未知。

  发展前景亮起来

  看得懂遗址遗迹和历史文物,需要专业的知识。旅游业者努力为游客提供相应的服务。马蜂窝旅游的北极星攻略针对年轻人对考古的兴趣,专门推出“中国石窟寺参观指南”攻略,帮助游客用最专业的方式解锁中国石窟寺的深度体验。同时,考古旅游为团队游和研学游的创新提供了开拓空间。考古旅游因其产品的特殊性,旅途中强调学习,更需要配备具有考古专业知识的导游。沪苏浙皖曾推出“跟着考古去旅游”,受到各年龄段游客的喜爱。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要求,坚持保护第一。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推动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成为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文明旅游的典范。发布中国文物游径名录,推介文物研学旅行、体验旅游项目和精品线路。

  吴若山认为,推广考古旅游能够极大地促进文物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只有把考古成果通过考古旅游传播出去,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科学发展考古旅游,推动考古与旅游有机结合,既要落实文物保护要求,也要遵循旅游发展的规律,如何在保护前提下科学地设计旅游产品、提供旅游服务,是考古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在考古旅游中,应以保护资源和以人为本为原则,了解不同层次旅游者的现实需要,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保证经营开发的文化性、层次性和阶段性,实现考古资源的社会教育最大化。

  赵 珊

【编辑:房家梁】
x

热门推荐

世界即时看!珍惜纳税人的钱!美国众议长暗示要削减国防开支

2023-01

大富科技01月16日被深股通减持13.93万股|资讯推荐

2023-01

环球播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2023春节开放公告

2023-01

衡阳市妇幼保健院慰问雁峰区孤儿及困难儿童 世界报道

2023-01

外媒:乌军指挥官承认已撤离索列达尔 泽连斯基称战斗仍在继续_热点评

2023-01

团圆新春路丨奔赴团圆——听旅途上的人们讲述回家的故事

2023-01

百里杜鹃: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丰实粮仓

2023-01

要闻速递:关于家的句子名人(通用250句)

2023-01

拜登尴尬发问“世界会怎么看我们” 答案来了!

2023-01

自己犯下的错承担句子(645句)

2023-01

推荐阅读

“双十一”期间开展集中促销活动 要切实承担起消费维权主体责任

2022-12

粤 水 电: 关于为巴楚县粤水电能源有限公司融资提供担保的公告_世界观点

2022-12

中工国际最新公告:子公司产品入选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

2022-12

深圳发布养老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养老机构服务行为

2022-03

山东深耕文化资源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1-12

安徽潜山两车相撞 已致8人死亡3人受伤

2021-12

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2021-12

山西忻州古城:一城风华延续千年历史文脉

2021-12

上海洋山海关首次在出口货运渠道查获夹带卷烟

2021-12

西藏林芝:多彩民俗活动迎接工布新年

2021-12